您的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读

和瑛生平辨析


和瑛生平辨析

/贺礼江

摘要:和瑛一生著述丰厚、久任边职,关于其生年、名号等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逻辑推理、实地调查和文献梳理等方法对和瑛的生卒年、姓氏、名、字号等逐一进行辨析,以期正讹误,辨混淆。

关键词:清代;和瑛;生平

满蒙一家,清朝统治者历来十分重视与蒙古的关系,通过采取分封、联姻、推行喇嘛教等形式不断弱化蒙古势力,消除外部威胁,巩固统治地位。期间为了笼络人心,一些八旗蒙古士人入朝为官,并受到统治者的信任与重用,和瑛便是其中代表之一。关于和瑛的生平,现有以下几点尚存异议,辨析如下:

一、生卒年

(一)关于和瑛的生年问题,目前学界有三种观点

《清史稿》及《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中和瑛条目,均起笔于其高中进士之年,关于其生年记载,语焉不详。

1.生年不详说

今人论述和瑛生年多以问号或生卒年不详标注。如范秀传主编《中国边疆古籍题解》,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绍文杰《中国方志大辞典》等。

2.生于1740年说

李灵年《清人别集总目》载其生于1740年。赵宗福《历代咏藏诗选》作“和宁(1740-1821)”。

3.生于1741年说

星汉《清代西域诗研究》记“和瑛(1741-1821)”荣苏赫主编《蒙古族文学史》载和瑛生于1741年。和瑛的诗歌创作以纪行为主,诗歌都是按年编目,这就为考证其生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易简斋诗钞》卷二《高慎躬解元寄中秋见怀诗冬至日始到遂次韵答和》:

光阴书剑两悬悬,弱冠交情镇可怜。五十六秋狂客月,万三千里梵王天,人当卧雪羞言老,诗为攐云不计篇。寄到瑶笺谁印可,乌斯塔影正高圆。

这是一首诗人与弱冠好友高慎躬之间的唱和诗,其中“五十六秋狂客月,万三千里梵王天”我们不难看出这是诗人的自况,“五十六秋”是诗人自述年岁,“万三千里”是诗人自述游历。古人多以虚岁计龄,女子受孕怀胎之时,便算作生命之始,经十月怀胎,婴儿呱呱坠地之时,便算作一岁,而周岁(实岁)则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的,故“五十六秋”当是诗人虚岁,诗人此时实岁应为五十五岁,《易简斋诗钞》(道光三年序刻本)诗前载此诗作于嘉庆元年丙辰(1796),由1796年逆推55年,则和瑛生年当为乾隆六年,即1741年。

《易简斋诗钞》卷二所收《札什伦布六十初度二首》:

甲子人闲世,吾过七五周。壶中看日月,天外度春秋。博望槎犹击,班生笔未投。百蛮碑到处,黄卷足忘忧。

此诗作于嘉庆五年庚申(1800),诗题中“六十初度”与诗中“甲子”暗指诗人时年刚过六十,自嘉庆五年庚申(1800)逆推59年,其亦生于乾隆六年,即1741年。

再如,《易简斋诗钞》卷三所收诗《哈密度岁简胡雪斋》:

驿路七千二,年华六十三。伊吾除旧岁,叶儿税征骖,戎俗春光闹,劳人夜梦酣。五更羊胛熟,爆竹听何堪?

此诗作于嘉庆七年壬戌,即1802年,诗人首联便自述境况“驿路七千二,年华六十三”,从1802年逆推62年当为1740年,但诗云“伊吾除旧岁”即嘉庆七年壬戌年后所作,因此此诗应系年为1803年,据此推断和瑛生于乾隆六年,即1741年。

二、姓名、字号及世系

(一)姓氏

清人赵怀玉著《亦有生斋诗抄》卷二十,载两首与和瑛的唱和诗,诗题涉及和瑛姓氏。其一《博尔济吉特氏抚部和宁观麦东郊还泛大明湖集小沧浪用东坡迁鱼韵见示奉和一首》指和瑛姓博尔济吉特氏。今人荣苏赫主编《蒙古族文学史》以及赵相壁《历代蒙古族著作家述略》中均载其为“额尔德特氏”。

《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三)《清史列传》(一百四十)、《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百,卿贰六十)以及其诗文集自序、子孙著述和相关齿录,均作额勒德特氏。

(二)名及字号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嘉庆]《热河志略》不分卷,(清)和英纂”其中将撰者和瑛的“瑛”字写作“英”字。钱仲联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和瑛条目下称“和瑛,一作和映

和瑛原名和宁,因避清道光帝旻宁讳,故改名和瑛,《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三;《清史列传》一百四十、《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百,卿贰六十皆作“瑛”,且《易简斋诗钞》每卷卷首右下角都标注“蒙古,额尔德特和瑛,太葊”。《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三《和瑛传》又载称“和瑛,字太葊”因此可确知诗人自“太葊”。“葊”与“庵” 同,因此有的书籍著录,亦作“太庵”。和瑛自撰的《<热河志略>跋》尾有“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正月上元太庵和瑛谨识”字样;又有元尚居校刊光绪刻本《西藏赋》赋文末尾题:“嘉庆二年岁次丁巳五月卫藏使者太庵和宁著”;恩华纂辑《八旗艺文编目》亦称和瑛“字太庵” 加之诗人又有自订诗稿名之《太庵诗草》;诗人又在《太庵诗草》所收诗歌中自称太庵,如《太庵诗草》卷首所载《扬州舟次》:

凌晨雨歇卧烟艭,初听扬州欸乃腔。谁识太庵新太守?太平人渡太平江。

按照古人的习惯,字一般为尊长所代取,而号则多为自取,用于自称抑或别称,自取号一般表示德行操守以及情趣喜好。“庵”同“菴”,原是一种草名,称作菴闾,这种草枯萎之后,可以用来加盖屋顶,因此,“庵”也指圆形的草屋,古代文人的书斋亦多称“庵”,和瑛自称“太庵”,即是表征了诗人不慕荣利的高尚的德行操守。因此,“太庵”应该是其自号,另有清人李光廷的《<西藏赋>跋》文开头称:“右《西藏赋》一卷,和宁撰,公号太庵”,因此,和瑛号“太庵”一说成立。《西藏图考》中作“泰安”,概因“太庵”与“泰安”“泰庵”音同,容易混淆。诗人与友人的酬唱之作中,偶又称之“润平”,综合各种信息及相关因素,得知和瑛,字太葊,一字润平,号铁园、太庵,一作泰庵(泰安)。

(三)世系

关于和瑛的世系,据其后人科举齿录可知,和瑛之孙谦福于道光十四年举乡试,十五年中乙未恩科进士,据前述国家图书馆藏《道光十五年乙未科会试同年齿录》所列其传承世系载:“德克精额→和瑛→奎昌→谦福。”所列四世,和瑛之父德克精额以上失载。

同治七年(1868)和瑛曾孙锡珍戊辰科会试中式,根据国家图书馆藏《同治七年戊辰科会试同年齿录》所载较前者又多载三世,即“始祖廷弼→二世祖旺鳌→三世祖满色→高祖德克精额→曾祖和瑛→祖父壁昌→父同福→锡珍。”始祖廷弼下又注“原住喀喇沁地方”可知和瑛先世为蒙古喀喇沁人。

参考文献:

[1][清]和瑛.易简斋诗钞[M].道光三年序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2][清]李桓辑.国朝耆献类征初编[M].台湾:明文书局印行1985.

基金项目:喀什大学校内课题“清代八旗蒙古诗人和瑛在喀什的汉文诗文创作研究”(编号:(2020172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贺礼江,男,陕西汉中人,喀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人文学院